臨近“十一黃金周”,大多數市民都在計劃著出行游玩,可是由二公司承建的西中環南延工程六標段項目部的全體施工人員,卻依然奮戰在施工一線,他們不分晝夜進行施工,只為工程能夠盡早完工,給龍城市民提供一條便捷的旅游通道。該工程自5月份開工以來,克服了地下通道和橋梁施工的諸多難點,以“市政鐵軍”一貫的優良品質和作風,全力以赴推進施工進度。預計該工程將于2018年10月15日完工。
“地下作業”難 細節保安全
在地下通道施工過程中,由于地下通道靠近晉祠公園,地下水位高,為了保障施工安全,項目部在外圍打設鋼筋混凝土灌注樁,再利用混凝土和現場土打設一排止水帷幕,有效隔絕了地下水,同時打設降水井,利用水泵進行抽水,方便機械進行土方作業。由于地下通道基坑較深,最深處達12米,土方作業量較大,項目部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用階梯式出土的方式進行施工,先由一臺挖機將最深處的土方倒入上一層地面,再用另一臺挖機向外進行運送,利用兩臺挖機協同作業,加快了施工進度。在地下通道底板、側墻、頂板施工時,鋼筋捆綁量大,項目部采用機械搭接和人工焊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施工,在人工焊接時,要嚴格控制鋼筋搭接處的連接質量,施工人員通過嚴格控制搭接長度、焊縫長度和飽滿程度,并在焊接結束后對其進行反復驗收,對不符合要求的地方進行補焊,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保證了工程質量。在地下通道底板、側墻、頂板混凝土澆筑作業時,按照設計圖紙,混凝土厚度為1.2米,屬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作業,澆筑難度較大,項目部經研究后決定采用分層澆筑的方式進行施工,每50厘米為一層,往復澆筑,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同時,解決了施工難題。
“濕地”筑高橋 連通旅游路
在修建西中環連接天龍山匝道橋時,該橋梁作為一座連接西中環路與天龍山旅游公路的匝道橋,由于橋梁彎度較大,因此橋梁中心線位置不能有一絲偏差,否則將對橋梁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因此在工程前期,項目部技術人員對施工現場進行了反復測量,一天先測三次,再復測三次,同時工長也隨時進行現場監督,確保測量的精確性和準確性。該區域距離沙河和水稻田地較近,為該工程地下水位最高處,為濕地型土質,在灌注橋梁樁柱時,地基承載力不夠,項目部利用片石對軟地基進行硬化處理,有效加大了地基承載力。以往橋梁工程多為預制箱梁和預制板梁,西中環連接天龍山匝道橋則采用現澆混凝土箱梁加預制鋼箱梁,在彎度較大的部位采用預制鋼箱梁,在其他部位則采用現澆混凝土箱梁,這樣節省了安裝工序,大大節約了作業時間,有效推進了施工進度。在橋梁工程附近有一座電力方涵,由于方涵基坑較深,達4米,距菩提寺院墻僅有70厘米,為了在順利施工的同時更好地保護寺廟,項目部利用高壓旋噴樁和工字鋼板樁對菩提寺周圍的土地進行有效加固,并且在基坑開挖時,利用拉森樁對坑壁進行加固,采取三重措施確保了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得到了寺廟管理人員和周邊居民的高度認可和一致好評。
全體施工人員一致表示,將立足崗位,頑強拼搏,以一流的施工質量和施工速度,建設品質工程,展現新時代市政人的卓越風采,為建設青山綠水的美麗太原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